桂子山国学讲坛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桂子山国学讲坛 > 正文


    桂子山国学讲坛第十一期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讲“礼仪践行与品性修养”

    来源:  时间:2017年11月02日 15:37:25 点击:

    2015年11月29日上午9:00点,桂子山国学讲坛第十一期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著名礼学专家,清华大学彭林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礼仪践行与品性修养”。本次讲座由国学院副院长董恩林主持,来自各院各专业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彭教授首先讲述了他主持“《仪礼》复原与当代礼义重建”这一课题的缘由:文革刚过不久,当时彭教授还在北师大工作,到清华大学参加一个会议,看到台湾学者拍摄的展现《仪礼》“士婚礼”的影片,受到极大的震撼。此后的日子里,彭教授更深刻地意识到,儒家的任何理念都是通过“礼”来展现的,通过“礼”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落实到社会的每个层面,离开“礼”来谈儒家就是空谈。而《仪礼》一书作为周代礼仪的文本,以“冠、婚、丧、祭”等伴随我们一生的人生礼为主,所以此书不能只在课堂上讲,而应做复原性的实践。加之台湾那边由于资金和技术等问题,中断了《仪礼》的复原工作。所以在20年前,彭教授就下定决心今世要把《仪礼》复原,让“礼学”不中断。

    经过多年的努力,彭教授已经建立起一个以他为核心的《仪礼》复原团队,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已经拍摄出“士冠礼”的影片,“乡射礼”的影片也处在了拍摄阶段。通过课件,彭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士冠礼”和“乡射礼”的一些场景和动作细节,比如“筮日”“为期”等,每一个场景的布置、人物着装、动作细节都力图还原《仪礼》中的记载,并详实地呈献给大家。

    接着,彭教授指出,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喊着弘扬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能给出清晰的答案。彭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就是“礼”的文化,而这也是很多前贤的共识。比如钱穆先生曾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礼是我们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标志”。但是,彭教授指出,当前我们对“礼”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以致礼失而求诸野,韩国、日本反倒做得更好,殊不知他们的礼仪实际上是从我们这里传过去的,我们才是正宗。而在古代,我们的先辈从小就学习“礼”,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遵守“礼”呢?因为“礼”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如《礼记》所云:“礼者,理也”。

    接着,彭教授还特意为大家讲解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礼”,并举了一些反面的例子,以防闹笑话。比如和长辈一起吃饭,一定要请长辈上座、先入坐,要请长辈先动筷,否则便是无礼。再比如去老师办公室,当要离开时,要“退下”,即身体微屈、缓步后退出门,不可背对着老师。这些应对进退之礼足见一个人的修养,不可轻忽怠慢。

    最后,彭教授还勉励在座的各位同学,读书要明礼,要为社会做一个典范。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低,不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做论文的人,而应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成为内外兼修的君子!

    彭教授讲完后,在座的同学们还进行了踊跃的提问,其中涉及“礼”与“乐”的关系以及具体的礼仪细节等问题,彭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现场还有一位慕彭教授之名特意从外省赶来参加讲座的同学,足见彭教授学养之深。最后,“桂子山国学讲坛”第十一期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