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国学讲坛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桂子山国学讲坛 > 正文


    桂子山国学讲坛第十期米鸿宾谈“经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国智慧”

    来源:  时间:2017年11月02日 15:33:18 点击:

    2015年11月6日下午15:00点,桂子山国学讲坛第十期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十翼书院米鸿宾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经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国智慧”。本次讲座由国学院院长唐翼明主持,来自各院各专业的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米鸿宾先生首先提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一是以虚致实;二是以人为本。接着米鸿宾先生对中国文化用十个字概括:“内圣外王、天人合一、中庸”。对于《易经》中的智慧,米先生表示国学之大在经学, 经学之首在《易经》。《易经》的结构分两部分,一是《周易》;二是《易传》。《易》有四圣:伏羲有画无辞,文王系彖,周公系爻,孔子十翼,皆递相发挥,以尽其义。

    米先生对《周易·系辞》中的几个重要理念以及米先生的个人心得作了分析和解说。①尊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②“一阴一阳之谓道”。 古人将阴阳观念发展成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一切变化。它对中国影响极大——涉及地名、中医、家具、为人处世(阴阳之患)等等。③“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④物极必反。《系辞》强调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又提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发挥“物极必反”思想,并提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老子《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⑤圣人四道。《系辞》强调《周易》为讲四种圣人之道的典籍——察言,观变,制器,卜占。我们应该常思: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些静物,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身上的?宋代的邵雍说:“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⑥什么是事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真正的事业就是德业。君子以德发身,小人以财发身!只有智慧,才是真正的不动产!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要开源与节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最后的互动环节学生积极提问,米老师耐心为同学们解答,“桂子山国学讲坛”第十期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