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国学讲坛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桂子山国学讲坛 > 正文


    桂子山国学讲坛第七期丁原基教授讲座“如何建设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

    来源:  时间:2017年11月01日 17:10:29 点击:

    2015年4月10日下午1500,桂子山国学讲坛第七期华中师范大学一号楼1208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丁原基教授她作了主题为如何建设一个富而礼的社会精彩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张固也教授担任主持嘉宾,来自全校不同专业的100多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丁原基教授首先提出了“经济建设可以使一个国家壮大,文化建设可以使一个国家变得伟大。”她认为我国固有文化应该以儒家为代表,这样国家才会变得富强文明。儒家代表的人物为孔子,了解孔子之言行思想与学说理念、政教主张,最具体可信之书籍则为《论语》。

    丁教授在谈到“孔子爱不爱富贵”问题时,引用了《论语·里仁篇》中的观点。“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她认为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在随后的讲解中,丁教授又分别详细地谈论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礼仪之道。学习儒家的处世态度,就要学习孔子的学行准则:“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二是君子之道。君子是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中国文化的第一道界限就是划分君子和小人 。三是中庸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要有和而不同的包容气度。丁教授指出,谈中庸,必须要谈道,道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圣人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后,原基教授提出,做人的道德标准,不会因为顺境﹑逆境而有所不同。所谓的君子是要尽其本份,在其位必谋其政,不论所处的位是富贵﹑贫贱﹑患难,就个人本位而言,要将自己的能力毫无保留地发挥到淋漓尽致。建设一个“富而有礼”的社会,需要借助儒家的力量来规范现行不良行为。

    丁教授表示孔子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她告诫同学们读书不可以“纸上谈兵”,要有时务经验,“学”可以增加自身的深度,在生活上要“重礼义”。她的讲座使在场的同学们受益匪浅,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研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